第93章 算是有才能的人(第2页)
但县内也并非没有灌溉条件。
比如泾水川流不息。
若有水渠引水,则能改善农耕条件。
当时的樊陵勤恤民隐,悉心政事。
用心组织,在泾水岸边修渠灌溉,令农户深受其利。
后来,这条渠被称“樊惠渠”。
而历史上蔡邕随同董卓西迁长安。
还曾为樊陵作颂碑。
碑中有《樊惠渠歌》。
但搞钱的不止刘宏一人。
而且手段还比刘宏更加酷烈。
益州刺史却俭,便是如此。
他横征暴敛。
导致益州黔首,民不聊生。
而有关他的民谣也流传入京师。
刘宏听了,十分头痛。
在没有网络的时代。
谣言往往最能反映当时政治生态。
于是刘宏起了押解郤俭之心。
但派谁去呢?
就在此时,侍中广汉董扶私下对刘焉提示:
“京师雒阳将要大乱,根据天象,益州有新帝迹象。”
于是,刘焉改变原来想去交址的主意,向刘宏申请去益州任职。
董扶,表字茂安,广汉绵竹人。
年轻时,董扶到太学游学,与同乡任安齐名。
并跟随太学内的郡里人杨厚学习图谶。
学业完成,董扶回到家乡,教书授徒。
他的学生不辞路途遥远,前来求学。
朝廷前后十次征辟,公车署三次征辟,并两次举荐董扶为贤良方正、博士、有道之士。
但董扶皆称病,不肯应召。
直到大将军何进上位。
他不仅推荐董扶为侍中,还给予特别的器重。
而这董扶却志不在何进身上。
他转向刘氏宗亲。
比如刘焉。
而有选择权不仅只有董扶一人。
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奔董先。
东方商团祈干,今年除了带来许褚之外,还有徐福。
一秒记住新域名 www.byxsw.cc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