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云小说网

白云小说网>潮州巫氏祠堂 > 第6部分(第1页)

第6部分(第1页)

“北户”,在今天的越南,汉时,是汉的南界。

“赤帝与祝融”:赤帝就是炎帝。注意,这里不说赤帝,也不说祝融,而是说“赤帝与祝融所司者”。这是因为作者不能确定这个炎人之国是赤帝的领地还是祝融的领地。

(3)绎史:“炎黄各有天下之半。”

这里说的两半已经不是南北两半,而是东西两半,从皇帝(颛顼),赤帝两半转成炎黄的东西两半。

前面说到,黄淮氏族树起炎帝当作旗帜,组织起来东方的反商战线。这就是炎的天下之半。东方的天下之半是炎,西方的天下之半是黄。黄就是黄帝。周人反商树起黄帝相号召。但是,绎史的“天下之半”另有所指。绎史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形势:炎帝代表齐,鲁的商氏族后代,黄帝代表周,晋的姬性家族。说炎黄两半就是说齐鲁一半和周晋一半。(两半说的用意在于:炎黄两半联合起来对抗更西的秦1半)。为什么发生了历史的大周转呢?

讨论到这里就不能不说一说齐鲁学者。下面是关于春秋时代“学者”的统计:

淮南子  西汉  淮南

列子   战国  郑(在洛阳东,非姬姓)

老子   春秋  苦县(楚地,河南鹿邑)

庄子   战国  宋国(河南,商丘)

孔子   春秋  鲁,曲阜

孟子   战国  山东,邹县(齐)

墨子   春秋  鲁,一说宋。宋在鲁西。

韩非   战国  韩国,河南中部,山西东南。

荀子       赵人,曾游学齐,楚。

上面的统计告诉我们,春秋时代的百家学者集中在商殷的旧地,古河道,黄淮地区。古汉语是商人使用的语言。商亡以后,政治中心转向伊洛,商文化却在古河道和黄淮地区继承下来。从这份统计我们不能不想到“商文化”创造过历史的辉煌,所谓春秋文化是对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。

对春秋学者来说,颛顼,炎帝两个巫祠系统已经是历史,炎黄联合反商也已经是历史。炎黄的东西二半反映了东方的齐鲁,伊洛的周和渭河的秦3者的关系。这个时候的炎黄已经是用“现代的”内容代替了原始的内容。

战国时,对于炎,黄的讨论极其热烈。讨论的焦点便是黄帝与炎帝谁是天下的正宗起源。是黄帝呢?还是炎帝呢?在今天,炎黄并称,叫做炎黄子孙。在战国时不是这样。一派争黄帝是正宗,一派争炎帝是正宗。在史记中,司马迁用黄帝“三战而夺其志”做了定论。可知,在战国时,炎是被当作南方楚人的“帝”。读者知道,炎帝崇拜很古老,名气也很大,被太行人崇拜,被黄淮崇拜。但是,春秋学者排的“五帝”却没有炎帝。为什么?因为将炎帝当作蛮方楚人的祖先而排斥在五帝以外。

史记以后,黄帝正宗的地位确定了下来,在战国时还没有定论。

炎帝与祝融

继续讨论炎帝:炎帝起源于漳河炎始族,辉煌于黄淮商方国,汇合于淮河楚祖先。黄淮崇拜先后有神农,炎帝,舜帝,祝融被尊为楚祖先,(细说起来,还有颛顼和喾,楚人广泛吸收古汉语文化)。在今天,神农炎帝不清楚,炎帝舜帝不清楚,炎帝祝融不清楚,原因就在这里。本文探索炎帝与祝融。

(4)淮南子&;#8226;天文训:“南方火也。其帝炎帝,其佐朱明。”

这一段话是对炎帝的讨论,说南方的天象为“火”,炎帝是南方的一颗星。或者说代表了南方的一颗星。南方用火来代表,所以叫炎帝。“其佐朱明。”是说 炎帝手里拿了朱明。读者,这1条讨论已经偏离我们讨论的主题,将炎帝当作天象名称。但是,文字说到“朱明”,值得注意,包含了有意思的东西。

朱明是什么?在这里,是将朱明当作了炎帝手持的工具。

衡山,五岳中的南岳,在湖南省的东南部。衡山有七十二峰,主峰叫祝融峰。在今天,衡山是著名的的旅游胜地。问题就出在祝融峰上。早在颛顼时代就有了祝融的名字。如果没有看到朱明这一条,本文就没有想到朱明和祝融是同义词。

朱,在长江语(祝融语,有人考证)意长,长官。朱明意光明神,太阳神。祝融的意思是火神,祝融和朱明是一支氏族的两个名字。这是一段极其古远的历史。

再进一步考察:朱明就是炎帝,祝融也是炎帝。反过来,炎帝就是朱明,炎帝就是祝融。

祝融的名字流传到今天,华山的名字流传到今天,泰山的名字流传到今天,昆仑的名字流传到今天。可知,远古的时代距今天并不遥远。崇拜祝融的氏族人来到黄河边,祝融这个名字写进了山海经,祝融的后代(楚人)没有忘记自己的祖源。

海水回落以后,被黄河,淮河,海河三条水冲积加高的土地大片地显露出来,形成了华北平原。同样的地貌变化也发生在长江水域。在秦岭以南是长江水系。长江水冲出巫山,一路上填平了沿途的几个海,这被填平的几个海便是今天的平川沃土。汉水与长江的汇合处是著名的江汉平原。在长江的南岸,一块更大的低地,留下了今天的洞庭湖。这块地方直到今天还不过海拔几十米,可知,长江曾经是崇山峻岭环绕的海,渊。

以洞庭湖为中心,向南,衡山七十二峰有一个祝融峰,从衡山再向南,湖南的南部,有一个宁远县,宁远县南就是九疑山,那里有葬舜的苍悟山。

祝融氏族这样描绘洞庭湖:

“帝之二女居之,是常游于江渊,沣,沅,交潇湘之渊,是在九江之间(九江,九条水),出入必以飘风暴雨。是多怪神,状如人而戴蛇,左右手操蛇,多怪鸟。”

这是起源于洞庭湖地区的史诗。史诗歌颂了一位始族时代的崇拜,这位崇拜叫做祝融。祝融的后代带了他们的崇拜,集团式地迁徙,从洞庭湖不远万里,顺汉水而上,停留在秦岭南坡。这整个的过程不少于千年的时间。从时间上算,早到公元前四千年祝融史诗已经产生出来。祝融氏族是“楚人”的祖先,来自长江边的洞庭湖。祝融人不远万里,向北迁徙,融合进了古汉语氏族。在春秋时期,楚人分布在黄淮平原的南部和丹江山地。

当着祝融人来到黄河以后,在几百年的时间里 祝融这个名字分别的被配上朱明和炎帝二个词语,这里的炎帝被当作了祝融的翻译词。古汉语人,也许就是祝融人的后代,楚人的祖先,懂得祝融的词意,只有懂得祝融语的人才能翻译出朱明和炎帝。朱明,意伟大的官长。炎帝,意崇高的首领。后代的人,或者古汉语人只知道炎帝与朱明之间有关系,却不懂得是什么关系。只知道炎帝与祝融之间有关系,同样不知道是什么关系。

历史真会开玩笑,在长时间的演化中,黄淮崇拜的炎帝再度辉煌。3个名字发生戏剧性变化:朱明被认为是炎帝的工具,祝融成了炎帝的后代。同一件事,古汉语说炎帝,楚人说祝融。当着炎帝和神农“串”在一起的时候,更加不清楚这二者的关系。崇拜炎帝的人将神农当作一个时代,将炎帝排在神农的第一代,炎帝的位置越抬越高。到了西汉时,在史记中将炎帝和神农分做不同的首领,恢复了历史的真实。神农,祝融,颛顼,炎帝,都是氏族早期的巫祠和崇拜,代表了各据一方的巫祠氏族,这些个名字名气大是后人讨论起来的。

炎起源于太行山崇拜,炎始族是太行山土著。可是,炎帝却成了南方崇拜。在氏族融合的大潮中,南方始族汇合进了古汉语氏族,炎帝崇拜终于被古汉语尊为中华人祖先。

怎么知道楚人是祝融的后代呢?楚的成分很复杂,祝融人是楚的起源之一,(楚祖先的重要成分还有伏羲人后代即太昊)。

楚人自称是祝融的后代,楚人有宗谱(见史记),宗谱记载,楚人的远祖是祝融。

从长江到黄河越过千山万水,祝融史诗在古汉语地区流传下来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玄野仙踪  我的心里只有你  命书  修炼你的第二颗心  小镇姑娘  我有福娃会种田  如梦雨霖铃  我真的是男孩子  (韩娱)爱情谋略  神女同人之端木公子  全职法师之守夜人  第一驭兽狂凤:懒妃诛天  我怎么总和对家Alpha恋爱  假装重生的我,主导末日骗局  七零双职工养娃日常  公务员并非官老爷  俞敏洪传奇  垢母  我家爱豆画风不太对  穿成渣攻后我只想谈恋爱[快穿]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